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

荆门市东宝区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4-30 点赞:4 阅读:3349

 ——2005年3月10日在东宝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 长 董 泽 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强区作为第一目标,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矛盾多、困难大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一)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经济基础进一步增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98亿元,同比增长11.9%。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坚持实施“兴工强区”战略,磷化工、建材和医用纺织业发展加快,肥料、水泥、医用纱布、原煤等主要产品产销两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3.2亿元,增长69.9%;实现增加值6.1亿元,增长42.6%;实现利税1.9亿元,增长167.7%,其中利润1.4亿元,增长275.5%。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洋丰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15.5亿元、销售收入15.3亿元、利税1.1亿元,成为全市首家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的乡镇企业。加大了石膏、石灰石、方解石和农副产品深度开发力度,产业链延伸初见成效,α高强石膏粉、纳米碳酸钙、氧化钙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米、核桃油、花生牛奶等加工业进一步发展。

 农村经济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不变价)6.2亿元,增长10.6%。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其中粮食总产13.2万吨,增长22.1%。生猪和家禽养殖业加快发展,速生丰产林、食用菌、果茶、花卉苗木等特色种植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区被省政府评为“林业工作先进县市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见到成效。宝源木业公司和山缘香菇有限公司进入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山缘香菇有限公司完成出口创汇189万美元;城东水产品协会、漳河农副产品营销协会进入“湖北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50强”;东马香羽茶叶、迎接青龙茶叶、山缘香菇、蓝湖荸荠、金奕大米、仙居红萝卜分别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认证。农业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争取上级政策性扶助资金有新突破。扶贫开发扎实推进,漳河库区和山区扶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力度加大。坚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策来抓,选送了50名青年农民到华农大学习培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0元,比上年增加402元。

 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社区服务、商贸流通、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有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68家,新增注册资金9441万元;新发展私营企业233家,新增注册资金2.2亿元。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不断强化“发展经济是硬道理,项目建设是硬政绩,招商引资是硬本领”的观念,坚持立足优势资源、依托优势企业上项目与借助外力上项目相结合,全员抓项目、抓招商的氛围浓厚,成效明显。包括宝源高中密度纤维板二期、凯龙集团纳米级轻质碳酸钙、荆门热电厂氧化钙等项目在内,先后有20个投资过千万元项目开工建设,其中硫基氮磷钾四期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5亿元,同比增长23.3%。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引进区外境内资金4.7亿元,增长70%;直接利用外资578万美元,增长19.9%。外贸出口534万美元,增长117.1%。

 财政运行平稳,城乡消费活跃。完成地域财政收入3.01亿元,可比增长23.1%;区级可用财力1.54亿元,其中区级一般预算收入5306万元,可比增长27%;财政支出1.53亿元,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亿元,增长11.2%。

 (二)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企业改制攻坚力度加大,重视并努力解决遗留问题,煤炭公司等区直企业改制进展加快,银河集团、东桥工贸公司等企业改制已经启动。农村税费改革顺利通过省级年度考核评估。突出抓好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造林机制改革,群众投资办水利和民营造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区90%以上的小型水利设施实行买断、租赁或者落实了管护责任,民营造林比例达到95%。努力化解村级债务,全区无债村由17个增加到30个。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进展顺利,土地确权面达到96%。财政四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工作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卫生系统推聘工作、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改善“硬”环境。路网建设完成货币工程量1.1亿元,通村公路路基达标320公里,硬化铺油60公里,仙栗公路建成通车,拉通了全区大外环;城区自来水管网延伸到子陵高店收费站;电力设施保护力度加大;农村科技信息网已覆盖到乡镇。积极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实行比照县市管理体制得到省政府批复。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见到成效。加强执法环境建设,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执法整顿活动收到实效。扎实开展“工业经济服务月”活动,各部门服务纳税人的意识明显增强,为投资者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的力度加大,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三十”推进计划实施顺利,向国家、省、市申报科技项目15个,已实施10个。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做到了教育经费预算、决算和生均国拨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加大,投入500万元改造危房16900平方米。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加快,服务经济建设功能增强。社区文化活动扎实开展,群众文化进一步繁荣。加强以网吧为重点的文化市场监管和整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完成了全区文物普查工作和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严格防控禽流感疫情,广泛进行艾滋病普查和防治,扎实做好血防工作,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加强。东宝区传染病专科病区建设进展顺利。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在全市率先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首批350名群众受到奖励扶助。符合政策生育率99.3%,人口自然增长率3.57‰。大力开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工作,新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07。我区荣获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连续五年获市计划生育考核一等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土地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漳河水源保护加强,水库投肥养鱼现象得到遏制。经济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双拥”工作、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人事、小城镇建设、物价、质量技术监督、民族宗教、保密、档案、外事、侨务、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628个,180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社保扩面征缴工作成效明显,扩面2159人(次),征收社会保险费2416万元,“五险合一”、“一票征收”缴费方式全面实施。社会保险各险种参保对象待遇得到较好落实。“两金一费”发放无拖欠。城镇低保对象达2911户6005人,发放低保金295万元。农村特困救助对象达1695户3300人,发放救助金33.3万元。农村五保“福星工程”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改扩建6所乡镇福利院,522名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集中供养率达到84%。筹资10万元为32户特困户修建和翻新了住房。对167名优抚对象实施了“关爱行动”。贫困学生救助机制不断完善,救助贫困学生2481人,救助资金46.9万元。

 (四)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公民素质不断提高。

 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高度重视区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办复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119件,政协委员提案54件,来信16件,办结率均达到100%。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四五”普法工作进展顺利,仙居、漳河、牌楼等乡镇司法所建设达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平安东宝”创建活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62起,我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认真办理“市长专线办”转办件,共办理1317件,办结率100%。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乡镇街道组建“接访调解服务中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安全生产各项控制指标全面下降,有效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我区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积极开展“突破、创新、办实事”活动,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大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和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建设力度,进一步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考评”和机关工作人员“考学”活动,工作人员能力得到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网络和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扎实开展执法纠风工作,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大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2004年的工作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东宝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敬意!对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理解,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村经济基础脆弱,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不够,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与低产出的增长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土地、资金和煤电油运等要素资源紧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优势骨干企业不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够,区域经济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小城镇建设力度不大,城郊开发水平不高;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政府自身建设尤其是行政能力建设、勤政廉政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之所以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源于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与结构性障碍尚未根本突破,反映出现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差距,反映出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观念、思路和方法与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差距,反映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差距,反映出经济发展的成效与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东宝建区20周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为第一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环境建设、行政能力建设为保障,加快推进“经营城郊、兴工强区,唱响山歌、兴山富民,服务城市、提升三产”步伐,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扩大就业再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构建和谐东宝,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直接利用外资增长31%;外贸出口增长31%;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新增就业岗位47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确定上述预期目标,既考虑到了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又兼顾了我们现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也考虑到全区上下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在荆门县市区格局中“抢前争先”的历史责任。同时,顺利实现并力争超额实现上述目标,有利于我区“十五”规划的全面完成,并为“十一五”乃至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区”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进一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工业经济素质,构建节约型、效益型产业结构。

 切实加大工业布局调整力度。把发展国道工业作为经营城郊的重中之重,继续抓好洋丰工业园、子陵建材工业园、牌楼轻纺工业园建设,串点成线,把207国道及皂当公路东宝段建成以磷化工、新型建材、医用纺织为主导的工业经济走廊。制定城郊工业发展规划,严格规划控制,促进相关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以集聚促集约。严禁新上小膏粉、小石灰等污染项目和企业,对现有污染企业限期进行整顿,不达标的坚决关停。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落实东宝工业项目集中区规划和比照高新区享受的扶持政策,为优化工业布局打好基础。

 努力延伸拉长产业链。加快发展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大力培育森工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主导产业延伸发展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抓好石膏、石灰石、方解石等资源精深加工,加快开发下游产品。加强石膏、煤炭行业管理,坚决制止滥采乱挖,努力做到有序开发、可持续发展。增强“配角”意识,围绕中央、省、市属企业,为其提供上游产品,合作开发下游产品,发展配套经济,融入其产业链中。

 进一步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坚持一手抓“铺天盖地”,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扶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中、小工业企业成长;一手抓“顶天立地”,全力实施“亿元工程”,加强对重点企业煤、电、油、运的组织协调,支持洋丰、宝源、稳健、荆工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今年洋丰销售收入过20亿元,宝源木业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稳健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荆工销售收入过8000万元,全区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区内中央、省、市属企业的服务,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制度,支持其加快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

 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抓发展最终要具体到抓产品上来。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大力发展新型复合型建材、高档医用纺织品系列。支持洋丰高效复合肥、宏图特种车系列创全国知名品牌,荆工水泥、宝源高中密度板、稳健医用纺织品争创省级名牌,龙华玻璃、金奕大米、双津大米争创市级名牌,努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群,推进“质量兴区”。

 (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重点,继续抓好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化农民收入结构。

 围绕结构调整主线,切实加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畜禽小区和食用菌、林业、城郊蔬菜等基地建设,以规模生产带动分散生产,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年内生猪出栏新增4万头,肉羊出栏新增2万只,家禽出笼新增35万只;袋料香菇总量控制在1000万袋以内;城郊蔬菜面积新增1000亩;加快林业发展,速生丰产林、果茶、花卉苗木基地新增面积分别达到1万亩、4000亩和1000亩;加大次生林、湾子林改造力度,拓展林业发展空间。以基地为依托,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重点抓好生猪、鸡、香菇、柑桔、蔬菜、茶叶等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符合无公害标准的农产品比例。继续抓好农产品品牌开发,在做好“三品”申报认证工作的同时,整合品牌资源,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基地为载体,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和种养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加大送科技下乡工作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和指导。

 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依托现有优势农产品基地,巩固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使每一个主导产业都有相应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动。重点支持宝源、山缘、金奕、双津、杨家桥生猪屠宰和牛羊加工、仁和核桃油、重绿花生牛奶等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寻求与区外大型龙头企业的合作,力争在引进龙头企业方面取得突破。积极开展争创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活动。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着重在规范协会运作模式方面进行引导,调整好协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结合特色产业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畜牧、食用菌、蔬菜等生产技术培训。进一步抓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培训农民工,实行“对口输出”,不断提高培训转移劳动力质效。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途径,力争全年培训农民工2000人以上,输出劳动力增加3000人,达到17000人。

 继续加大支持“三农”力度,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势头。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业税免征、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妥善处理承包纠纷,稳定承包关系,切实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努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弊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精减机构和人员编制,降低行政成本。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控农民负担反弹。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体系、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体系,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有效途径。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力争全年再化解10—15%,严控新增债务。继续抓好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用水协会,推动灌溉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是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和产业化扶贫,重点抓好漳河库区和仙居、栗溪贫困村的扶贫项目实施,切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对漳河库区的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流通带动大生产,快速流通带动快速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依托中等城市,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应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政府推动,搞好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十一五”规划。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切实加大路网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路面质量和通达深度,增强运输能力。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推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结合,构筑物流信息平台。科学开发漳河风景区,着力建设圣境山“后花园”,加快旅游业发展。继续促进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为壮大提升第三产业注入新活力。

 (四)加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一是狠抓项目促进。加强对宝源高中密度纤维板二期工程、洋丰合成氨、凯龙纳米碳酸钙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服务,确保其按计划进度实施;加大对拟建项目的协调力度,帮助解决好具体困难和问题,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加强项目调研储备,努力提高储备项目质量;着力研究解决盘活土地存量、缓解“瓶颈”制约的问题,为新上项目打好基础,努力形成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今年力争有5个以上投资过2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二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及目标,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管理,跟踪服务,完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把握政策导向,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计划“笼子”,以足够的项目支撑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加强对上汇报和沟通,进一步落实我区比照县市管理后的应有权限,争取上级财政的更大支持。

 (五)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一是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继续坚持环境建设“一把手”负责制、执纪监督部门督查制、基层单位评议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严肃、及时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事件。完善一站式服务,规范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切实做到现场办理,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窗口服务的便捷,不断降低商务成本。注重信用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信用乡镇、信用企业创建活动,建设“诚信东宝”。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整顿,营造规范严明的执法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引资质效。坚持全员招商不动摇,进一步明确招商、保商、稳商责任,营造齐心协力抓招商的浓厚氛围。加强招商专班力量,定目标,给经费,严奖惩,力争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上取得突破。切实加大境外资金引进力度,确保完成760万美元的引资任务。注重引进区内中央、省、市属企业的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借力发展壮大自己。有针对性地与沿海地区进行联系,组织专班攻关,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力度,在广泛联系、跟踪联系的过程中寻找发展机遇。完善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引资质量的考核,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三是努力扩大对外出口。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政策,加强稳健、山缘、宝龙公司等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出口创汇规模。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重点在农副产品出口上下功夫,力争在漳河银鱼、外三元生猪出口方面取得突破,确保完成700万美元出口创汇目标。

 (六)做好财税金融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一是始终坚持“生财为本”,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着力壮大主体财源,建立新兴财源,培植后续财源,全力扶持优势行业,加速建设优势项目,不断壮大区级财政实力。二是严格依法治税,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进一步挖掘非税收入潜力,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三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量入为出,硬化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和法定支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四是坚持公共财政方向,强化财政发展职能。努力增加对农业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和政法工作最低经费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突出重点,通过“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推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顺利实施。建立财政性资金的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专项资金和重点资金的监督检查,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五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范围,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六是切实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争取金融部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更大支持。

 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东宝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公益性事业等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和企业,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认真落实再就业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协调推进就业、社保、维权服务向社区延伸。重点援助“4050”人员、双下岗失业人员、军转干部、大学生实现就业再就业。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续保扩面工作,完善破产、改制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人员社保关系的接续办法。巩固“五险合一”、“一票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加大社保资金征缴、清欠和调度力度,扩大费源,逐步做实费基,严格基金监管,提高社保基金支撑能力。继续抓好“两个确保”工作,及时落实参保人员社会保险相关待遇。切实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着力构建以城市低保、农村特困救助、农村五保“福星工程”建设等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区直单位对口帮扶贫困户和困难职工活动。

 (二)加快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定期举办科技信息发布和科技成果推介活动。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助学、保安全“四保”目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尽力改善办学条件,继续推进扶贫助学工程,重点消除中小学危房,逐步化解学校债务。整合教育资源,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筹建东宝职教中心,服务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培养、引进、重用、优待各类创新人才,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乡土人才队伍建设。

 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认真贯彻“三项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和稳定低生育水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切实抓好优生优育,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抓好漳河水源保护、中心城区环境治理和矿山企业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乱砍滥伐。积极推进青山水泥厂“退二进三”。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办好“农家乐杯”文艺比赛、群众赛歌会和社区文化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全民卫生意识。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继续抓好艾滋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依托市二医凤台分院,积极筹建东宝区人民医院。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重视并抓好小城镇建设,培育特色城镇,积极争创“楚天杯”,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做好“双拥”、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逐步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发挥档案资源效益。加强统计工作,继续搞好全国首次经济普查。做好物价工作,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监管,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切实抓好保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工作。

 (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意见,扩大政府决策及决策实施的社会基础。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大民主与法制示范村创建力度,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社区居民自治,规范政务、厂务公开。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创建良好法制环境。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教育。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为着力点,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强化以德育人,重点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社区建设。高度重视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终端与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通过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逐步转移政府的社会化职能。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区经济发展,确保对社区的投入到位,建设管理有序、功能完备、文明和睦的新型社区,更好地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抓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及时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平安东宝”活动,强化治安管理和基础防范工作,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坚决铲除黑恶势力。

 狠抓安全工作不放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努力压减安全事故,确保不突破市下达的事故控制目标,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抓好食品、危化品、消防和公共聚集场所安全工作。

 五、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工作落实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努力提高结合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一是立足“一区三块”区情实际,因地制宜谋发展。着力发展以工业为重点的城郊经济,以畜牧业、林业为重点的山区库区特色经济和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城区经济。同时进一步加大山区库区扶贫开发力度,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全面发展。二是切实把依托资源优势谋发展与十分珍惜、有效保护资源结合起来。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狠抓资源精深加工,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始终把抓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考虑群众利益,关注群众生活,着力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发展文化、教育和卫生等社会事业,让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努力提高履职能力。切实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府,增强政府系统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切实做到依法办事,公正执法。进一步强化争先创优意识,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积极争创工作特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争位次,树品牌。注重学习先进发达地区、周边兄弟县市的好作法、好经验,变压力为加快发展的动力。

 进一步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是明确抓落实的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倾斜主要精力,抓要害,抓根本,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二是科学设置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搞好目标责任分解,使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工作有着落;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奖惩措施,加大奖罚力度,形成抓落实、干实事、求发展的氛围。三是加强督办。加大跟踪督办和专项督查力度,强化过程管理。整合督查力量,形成以区政府督查室为主,相关部门参与的有分工、有协作的工作格局。下移工作重心,尽量靠前督查、实地督查。

 切实加强政风建设。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基层、为群众、为市场主体服务。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重点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及慢作为行为。增强群众观念,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基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办一切事业。进一步抓好政府系统的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积极探索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充分发挥监察、审计作用,对政府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努力做到“勤政为民、廉洁高效”。

 各位代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我们将继续抓好本届政府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承诺的八件实事,切实做到有安排部署,有督办检查,有考核结帐,确保按计划或超计划进度实施。今年,着力实现下述目标:一是贯通荆南路,拉通荆漳路,江沙线东宝段、许跑路全线封油,并完成通村油路60公里。二是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编制,建成125处供水工程。三是修建沼气池300口以上。四是消除中小学校D级危房,确保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以上。五是与高校合作办班,培训农民100人。六是对3300名特困群众进行救助,确保救助金及时足额发放。七是完善东宝区传染病防治中心相关设施并投入使用。八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东宝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申报立项获得批准。

 各位代表,东宝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前途光明。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干事创业,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4)
打赏
本文标签:
上一篇 > 2005年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