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规划计划 >

关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7-13 点赞:45 阅读:2846

——2022年3月22日在西安市长安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安排(草案)书面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极不平凡,极具考验。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繁重艰巨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深怀建党100周年的鼓舞与感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有关要求,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服务保障十四运会,狠抓十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9.45亿元,增长7.81%,列3区县第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列13区县第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9%,列13区县第4;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28.92亿元,增长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7197元和18956元,增长7.2%和10.3%;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96亿元,增长18.5%;区域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回顾202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一)三次产业持续转型,实体经济量质并举。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产量达14.9万吨,果业花卉产值达13.7亿元。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长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业发展提质扩容。出台《长安区支持工业发展的若干奖补政策》,融讯智能制造港、长安科技创新产业园、西安洋天科技工业园联动招商,65家企业签约入园。熙瑞覆铜板等5家行业独角兽企业签约总投资11.3亿元,西安创航精密制造等6家科技企业入驻长安智能控制产业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产业蓄势待发。服务业提档升级。中铁一局等15个总部经济项目提速建设,长安双创中心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长安%松间等一批高品质酒店加速落地,佳龙%EMC城市广场等4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快速推进,万科生活广场东区商圈初显成效,“全国15分钟便民商圈示范工程”经验交流会在我区举行。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9.38亿元。陕西考古博物馆即将开放,电影《柳青》等文艺精品广受好评,“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带动荣景文化、那蓝网络等文化企业蓬勃发展。开通乡村旅游线路7条,发展诺言凤庭等特色民宿近70家,翠华山、秦岭野生动物园被评为全市“最美景区”,成功创建首批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区旅游业总收入达150亿元。

(二)重点项目滚动接续,追赶超越赋能蓄势。项目建设高质高效。强化观摩专班、重点项目统筹调度职能,全市三次观摩测评中,我区荣获两次第1、一次第2佳绩。17个市级、92个区级重点在建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21.36亿元、190亿元,占年计划的126.04%、100.长安大学城商业综合体等26个项目竣工投产,实现年产值12.6亿元。科学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51个,总投资1206.8亿元,项目滚动接续,发展后劲增强。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修订《长安区投资指南》,采取异地招商、盘活低效用地、工业园区联动招商等实招硬招。高规格举办“聚焦产业新方向开启发展新征程”——投资环境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毅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78.57亿元,全区经济发展持续增活力、添动能。

(三)城乡建管日益精细,宜居长安魅力彰显。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外环高速和地铁2号线、15号线长安段等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周边5条市政道路竣工通车,建设公共停车场5个、泊车位603个、错时共享停车场10个,城市雨污水管网清淤修复等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坚持“全民全运、同心同行”,圆满完成十四运和残特奥会10个项目赛事保障,魅力长安尽显新风采。大居安村等3个迎十四运重点城改项目拆除任务提前完成,13个安置社区建设全力推进,西崔家庄社区595户群众喜迁新居,142个老旧小区建筑立面、硬件设施、景观环境改造一新,赢得居民普遍赞誉。建成城市生态绿廊6条,新增绿地117万平方米,常宁公园等一批建在家门口的公园相继开放,城市宜居品质进一步彰显。花园乡村建设深化拓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扎实推进,建成农村公厕141座、污水处理站26座、垃圾压缩站5个,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达到100%,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集体。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151个花园乡村连起了城乡最美风景线,催生了文化沙龙、非遗集市等新业态,实实在在成为群众欢喜的民心工程。

(四)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发展活力加速释放。行政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出台“1+18”系列攻坚提升方案,全面推行“一门、一网、一次”改革,23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9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在全市率先完成10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新增市场主体13062户,同比增长29.05.农村综合改革成果丰硕。在全省率先成立乡村振兴投资发展产权交易服务总公司、16个街道33个子公司和乡村振兴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市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在长安召开,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三元共建+三变改革”、王莽街道清水头村农旅结合模式入选全市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十大案例,全区集体经济组织达273个。社会治理亮点纷呈。深化“末梢治理、为民服务”行动,倾力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品牌。韦曲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经验被新华社宣传报道,郭杜街道樱花路社区获评全市“最美社区”。成功举办“公益创投”大赛,136个参赛项目为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提供新模式,社区“小细胞”有效激发城市“大活力”。

(五)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显著提升。长安秦岭保护示范区建设走在前列。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下茬整治“五乱”问题413个,建成天子峪、康峪2个峪口保护站。“1+7”信息化监管平台全面运行,秦岭保护实现全天候动态管理,并走在全省前列。铁腕治霾取得实效。依法科学精准开展工地扬尘、烟气排放、“散乱污”等专项整治,全年收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3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18.4%,蓝天白云成为百姓生活常态。全域治水成效显著。高标准治理沣河、潏河等7条河流,64.5公里“三河一山”绿道长安段、54公里S108“山水文旅体验线”同步贯通,生态、文化、幸福廊道铺就而成。土壤治理有序推进。强化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监管和重点污染源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扎实推进治土治废,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全区耕地无重度污染,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六)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切实增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有效落实。创新实施乡村振兴“234”工程,工作经验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全面推进,136所义务段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41项校建任务提前一年完成,新增学位18450个。4个“名校长+”、22个区级“名师+”引领示范,100个“名校+”联合体实现公办学校全覆盖。医疗水平明显提升。市中医医院南院区主体提前封顶,4个街道卫生院完成改造提升,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事项逐步实现“掌上办”。全力以赴抗击新冠疫情,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10万剂次、核酸检测1107.18万人次,全民免疫屏障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出台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系列措施,城镇新增就业8979人。建成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4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郭杜街道居二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广大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攀升。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一)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判断。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随着省市深入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六保”“六稳”政策落地见效,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30多个“国字号”示范试验试点改革任务、九个方面重点工作的全面推进,必将加快推动经济回归常态。我区虽然存在区属工业体量偏小,科教、文化等优势资源转化利用不足,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但是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稳增长等政策红利的释放叠加,以及“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都将对我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区委三届四次全会上提出的建设“西部强区”目标,为全区在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必将激发全区上下乘势而上、抢抓机遇、追赶超越的信念和力量,凝心聚力取得长安发展新的更大成绩。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全市九方面重点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区委工作部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实现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建设西部强区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和8%以上。

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固本强基,持续集聚发展动能。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为抓手,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优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一是聚力抓项目促投资。发挥好区级领导包抓、稳投资专班作用,现场研判、一线办公,解决项目手续办理、推进难题,助力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全力推进美的长安产业园、陕西中铁产业园等招商项目加速落地,加快初元信息技术产业园等43个前期项目手续办理,高效率推进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等4个省级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促长安%松间等12个市级、省公共卫生中心等88个区级重点在建项目分别完成投资65亿元、150亿元以上,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专项债券9大领域25个投向,超前谋划一批投资量大、牵引力强的新项目好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二是聚力抓招商增动能。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产业,瞄准头部企业,招优引强,延链补链。通过重点片区推介、全域招商,引进5个“专精特新”企业和3个重大产业项目,引领产业结构能级提升。三是聚力抓服务优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全区75%的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面实现企业开办“3个小时以内”全流程办结、简易注销1天完成。全力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营商环境,吸引大企业,落地大项目,聚集大产业。

(二)强筋壮骨,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实施“五上”企业倍增计划,着力构建“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产业集群生态,不断聚企成链、聚链成群。一是强化工业企业培育。用好用活省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1+N”政策体系,建设长安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5个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企业6家以上。坚持龙头引领,加大融讯智能制造港、西安洋天科技工业园等园区招引力度,启动长安科技产业新城汇智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智能控制产业港投产达效,力争产值突破6000万元。二是提升服务业品质。全面提速常宁新区总部经济、科技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推进中航工业、中交二公局等二期项目尽早建成投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规上服务业企业达40家。高标准规划地铁2号线、15号线关键节点商业布局,加快中粮千禧城等商贸项目建设,促进皓唐国际酒店建成运营,支持府东路商圈更新业态组合,不断升级赋能,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48家。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长安唐村、上王村民宿集群,加快建设柳青创业研学基地,促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力争实现5A级景区零突破。三是促进农业融合发展。实施稳粮提效工程,建成神禾塬万亩优质粮食示范基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2万吨以上。做优设施蔬菜、精品果业、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做强桂花球大米、王莽鲜桃、黄良花卉等特色品牌。加速推进农业与旅游、电商等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致富。

(三)建管并重,促进城市精明增长。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城市向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城市活力与魅力。一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力保障西十高铁、西康高铁、210国道、包茂高速长安段拓宽改造、地铁15号线长安段和2号线南延伸段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外环高速长安段建成通车。打通居安路断头路,建成建业二路等6条市政道路和长安二小等3座人行天桥,扩容航天直达韦曲公交线路,消除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实施靖宁路、长兴南路2处积水点改造和西长安街等5条道路雨污分流建设工程,推进20个小区(单位)污水零直排。建设5G基站140座,让我们生活的城市设施更全、功能更强。二是加快城市改造更新。实施居安路北段、神禾一路等3条道路绿化,加快口袋公园和5个绿地广场建设,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加快实施上塔坡等10个城改安置社区、大居安村等8个供热管道工程、子午水厂二期、6个变电站和配套电力管沟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地铁15号线郭杜、航天城站周边片区更新,提升地铁沿线城市名片,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富韧性、更有魅力。三是精细实施城市治理。持续整治城市道路、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城中村等重点部位环境卫生,深入推进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升城市颜值;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和智慧防控体系,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安全、更有效率。

(四)关切三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力推动“三生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引镇、太乙宫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积极探索王曲街道省级农村改革实验区发展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成立区、街两级农村宅基地管理服务机构,持续盘活农村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打造5个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亮点示范村。二是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高标准实施新雁引路、108省道、半引路等3条“五化”道路提升改造,高质量启动农村公路水毁修复,分批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雨污管网建设,完成105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巩固花园乡村建设成果,创建西尧等3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有序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让脱贫群众的幸福生活更加稳固。

(五)生态优先,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牢记“国之大者”,坚守生态底线,做亮绿色底色,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和金山银山的价值。一是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持续推进秦岭数字化管控,逐步建立“1+3+17+N”智慧管控模式,构建起“空天地人”相结合的全方位管控格局。持续整治秦岭“五乱”现象,实施抱龙峪等4条峪口峪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区、街、村(社区)三级林长制体系,加速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还市民以秦岭美景。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污染源头治理,实施臭氧专项整治、重污染应急管控等多项“治污减霾”攻坚行动,加快实施河道、水库水毁修复工程、10处农村供水工程巩固、第九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建成区污泥处理处置中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推进“双碳”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强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场站建设,新建充电桩150个以上,让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成为时代主旋律。

(六)聚焦民生,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实施十大惠民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生活更有奔头、更加美满。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防控,抓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两个关键手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各项社会保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启动区级公办示范性养老院建设,加快1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和4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改造提升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成首家普惠制婴幼儿照护机构。加快8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成12个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织密社会保障网络。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增岗位和稳就业并重,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6.4万人次。如期建成长安区第十小学,实施11所学校及幼儿园改扩建,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建6支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加快推进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建成投用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完成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15所村卫生室公有化,努力让全区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各位代表,2022年是长安撤县设区20周年,是加快建设西部强区的开局之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主动担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西部强区、奋力谱写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5)
打赏
本文标签:
上一篇 > 甘肃省定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下一篇 > 江苏省南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21—2035年)

相关文档

  • 政府工作报告
  • 规划计划
  • 政府公报
  • 统计公报
  • 普查公报
  • 统计年鉴
  • 县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