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规划计划 >

贵州省六盘水市焦化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发布时间:2022-02-27 点赞:45 阅读:3377

目录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三)发展环境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焦化产业升级改造

(二)规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三)深化焦化产业延链强链

(四)推动产业集聚融合发展

(五)加强对外合作招商引资

(六)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七)促进产业绿色低碳高效发展

(八)推动“两化融合”提升产业智慧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领导

(二)强化资金支持保障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优化营商服务环境

(五)强化要素配套保障

(六)强化化工园区建设

五、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其他有关要求

六、安全生产影响评价

(一)自然灾害风险

(二)生产过程中主要危害

(三)其他有关要求

附件:规划编制依据

前 言

六盘水市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是全国“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境内炼焦煤硫分普遍较低,煤质优良,焦炭的热强度、反应性等各项指标优异,广受钢铁企业欢迎,许多钢铁企业均把六盘水市生产的焦炭作为必配原料焦。六盘水市焦炭产业具有资源丰富、运输便利、产品竞争力强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资源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六盘水市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把推动焦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大突破的重要着力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落实《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为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提升焦化产业整体水平,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焦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六盘水市焦化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本规划是六盘水市当前至2025年时期焦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规划,规划期为2022年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规划旨在明确未来几年六盘水市焦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产业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1.资源优势明显。

(1)煤炭资源。六盘水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241.60亿吨,保有储量230.19亿吨,其中炼焦煤占全省的88.7%,是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是国家确定的“十四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西南煤海”“江南煤都”之称。截至2020年底,六盘水全市共有煤矿191处,产能规模9503万吨/年,全年煤炭产量约6000万吨左右。到2025年六盘水市预计原煤产量达1亿吨,除电煤等必须保障的计划外,可以为焦化产业提供不少于5000万吨原煤供应,能够支撑2000万吨焦炭生产的原材料供应。

(2)土地资源。六盘水市总面积9914平方千米,建设用地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为6.03%,略高于全省的建设开发水平。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转型升级暨“四化”重点项目用地政策,能够保障全市焦化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3)水资源。六盘水市资源总体比较丰富。六盘水位于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71条。六盘水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315.9毫米,折合水量131.0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3.8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3.79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量的24.5%。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水库117座,总库容23.51亿立方米,其中以供水、灌溉为主的水库95座,总库容9.28亿立方米。根据规划,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12.14亿立方米,新增供水量为2.6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需水量约为4.85亿立方米,以2000万吨焦炭为例,需水量仅为0.32亿立方米,水资源具备承载焦化产业发展的能力。

(4)电力资源。电力行业的发展为全市焦化产业提供用电保证。截至2020年底,全市电力装机1200.41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870万千瓦;水电装机128.48万千瓦;瓦斯发电装机23.272万千瓦;余热余压、焦炉煤气装机52.25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45.19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78.72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2.5万千瓦。

2.产业基础良好。

贵州省大力发展焦化产业,以煤炭-焦化-市场为主导,不断扩大焦化市场,提高焦化(包括焦炭、煤焦油的提炼和深加工)技术水平,使焦化产业成为贵州经济腾飞的潜在主导产业。六盘水市现有正常生产焦化企业2家,产能300万吨/年,分别是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200万吨/年、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吨/年;停产焦化企业2家,产能165万吨/年,分别是贵州省盘州市宏盛煤焦化有限公司120万吨/年(2022年3月停产)、贵州省六盘水市旗盛焦化有限责任公司45万吨/年(2021年10月停产)。其中天能焦化配套建设了5万吨/年苯加氢和12万吨/年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LNG)装置,对焦化过程产生的粗苯、焦炉煤气等副产品进行加工利用,延长焦化产业链。2021年,全市焦炭产量420.33万吨,实现产值121.23亿元。除省内市场外,主要销售到云南、四川、广西、广东及湖南等地区钢铁企业;苯加氢(苯、甲苯、二甲苯、重苯等)产量4.4万吨,液化天然气(LNG)产量7.3万吨,化工产品主要销往云南、四川、重庆、广东、湖南等地。

表1 六盘水市正常生产焦化企业情况表

序号

企业名称

所在园区

企业类型

焦炉主体工艺装备

备注

焦炉

炉型

炭化室高度(米)

座数×孔数

产能

(万吨/年)

正常生产焦化企业2户,焦炭产能300万吨/年

1

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

盘北经济开发区

独立焦化

捣固

4.3

2×50

70

在产

捣固

5.5

2×65

130

在产

企业简介:企业成立于2002年,位于六盘水盘州市,占地面积1335亩,现有职工1500余人。已建成投运360万吨/年选煤、200万吨/年焦化及化工产品回收系统,配套90吨/小时和170吨/小时干熄焦及2×20兆瓦余热发电、13.9万标方/小时和26.7万标方/小时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及余热回收装置、5万吨/年苯加氢、12万吨/年焦炉煤气制LNG装置,同步建成整列装车48节车皮的铁路战略装车点。

2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钟山产业园区

钢焦联合

顶装

5.5

2×50

100

在产

企业简介:主要为水钢高炉冶炼提供焦炭,产能100万吨/年。焦炉煤气主要用作集团内工业燃气和水钢居民用燃气。

表2 六盘水市停产焦化企业情况表

序号

企业名称

地址及所在园区

企业类型

焦炉主体工艺装备

备注

焦炉

炉型

炭化室高度(米)

座数×孔数

产能(万吨/年)

停产焦化企业2户,焦炭产能165万吨/年

1

贵州省盘州市宏盛煤焦化有限公司

盘南产业园区

独立焦化

捣固

5.5

2×65

120

2022年3月停产

企业简介:企业始建于2011年,位于盘州市盘南产业园区内,占地面积530亩,主营产品为焦炭,现有职工520人。公司技改扩能建设年入选原煤300万吨、120万吨/年焦炭的焦化循环经济项目。项目所需原煤、精煤采购都来自盘州市本地煤矿,如鸿辉煤矿、小河边煤矿等。

2

贵州省六盘水市旗盛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水城经济开发区

独立焦化

捣固

4.3

2×38

45

2021年10月停产

企业简介: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主要生产经营二级捣固冶金焦炭产品,副产品为焦油、粗苯。公司自创立以来,以当地及自产的精煤为主配煤炼焦,焦炭产品主要供水钢及其它钢铁企业使用。

3.区位优势突出。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云南、四川、广西四省交汇处,与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宁五个省会城市的直线距离均在500千米以内,素有“四省立交桥”之称。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中,六盘水是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196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贵昆、南昆、内昆、水红铁路在此交汇,沪昆高速铁路和沪昆、杭瑞、都香、水盘、盘兴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六盘水月照机场开通了直达北京、广州、杭州、成都等十多个城市的航线,已经形成铁路、公路、机场立体交通体系,初步构建起北上四川入江、南下广西入海、东出湖南到华东、西进云南进入东南亚的交通大十字。六盘水焦炭主要销往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南等地区,这些地区距离山西、内蒙、新疆等焦炭主产区较远,六盘水焦炭具有运输距离短、保供能力强、路途损耗小和质量波动小等优势。市内焦化企业采购境内煤炭平均运费约80-100元/吨。按照0.8-1元/吨·公里计算,每100万吨焦化产能每年比曲靖的同样规模企业节省1300万元的采购成本。

4.市场空间较大。

六盘水境内炼焦煤硫分普遍较低,煤质优良,焦炭的热强度、反应性等各项指标优异,广受钢铁企业欢迎,周边市场尤其是炼钢企业对六盘水市的焦炭产品认可度较高,许多钢铁企业均把六盘水焦炭作为必配原料焦。虽然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生产流程结构调整,电弧炉炼钢比例会逐步提升,钢铁生产对焦炭的需求将有所减少;但是另一方面,焦化产业节能环保的标准不断提高,加速了落后产能的淘汰退出,国内焦化市场呈现总体供需稳定、区域供给不足的态势。据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长江以南各省焦炭产量12000余万吨,生铁产量36000余万吨,焦炭缺口6000万吨左右,两广、湖南等周边地区对焦炭的外进需求约1200万吨,需求缺口较大。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六盘水市目前的焦化产品以焦炭等初级产品为主,除天能焦化形成较为完整的下游产品加工产业链外,其他企业只停留在焦炭及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粗加工阶段。焦化工艺较为落后,现有焦炭生产线最早的建设于1990年,最小的一座焦炉仅4.3米,仅达到《焦化行业规范条件》的装备标准要求,能耗、环保水平不高,距离先进工艺技术还有很大差距。

2.规模效应不足。全市焦炭正常生产产能仅300万吨/年,产能分散在钟山区、盘州市等地,焦化生产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焦化副产品的产量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现有焦炭产能难以支撑下游化工产业聚集,不利于焦化下游产业延伸和全产业链发展。

3.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焦化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管理和营销策划类人才具有较高要求。六盘水市现有焦化产业人才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焦化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集成研发能力和前瞻性技术储备还有待增强。核心工艺研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焦化高端人才储备不足。

4.“双碳”挑战严峻。2021年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目前六盘水市在产的焦化生产线虽然能够达到135-140千克标准煤/吨的基准水平要求,但是距离110千克标准煤/吨的标杆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新建项目也必须达到能耗标杆水平。六盘水市焦化产业要在新的能耗环保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行业低碳发展路径,优化工艺流程,深挖节能降碳潜力。

5.安全环保压力较大。随着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越来越严格,对焦化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节能环保水平亟待提升。贵州省有70%以上的面积为碳酸盐岩,六盘水市处在碳酸盐岩红土组成的岩溶盆地环境中,地下环境复杂,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频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若设施设备设计不合理,或生产管理不到位,容易引发安全环保问题。

(三)发展环境

1.国际环境。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影响等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疫情防控成效差异成为影响各国经济表现的重要因素。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可能从欧美转移至亚洲,全球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在全球竞争格局重塑过程中,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

2.国内环境。从我国自身发展看,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预计可能至5%--6%之间。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总消费大于总供给,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使我国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近年来,疫情影响、俄乌战争爆发等因素刺激能源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全球性能源危机进一步恶化,能源安全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深化煤炭供给侧改革,延伸煤炭产业链条,促进煤炭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整体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国内化工产业在市场、政策的双重驱动力作用下,开始进行空间转移,由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至中西部靠近市场和资源的地区。特别在工业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使得国内很多生产企业以搬迁、新建、合资等形式在中部资源集中地投资建设项目。六盘水市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可承接东部化工产业转移,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产业扩张、延伸和提质增效。

3.政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优化布局等政策是行业发展的总方针。

(1)产业布局政策。《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指出,在贵州省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支持布局建设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发改振兴规﹝2016﹞1966号)批准六盘水建设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央企对接、政策资金和省部合作等方面得到更好支持和保障。《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2018年)要求打造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基本特征的贵州现代工业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代化工是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现代焦化和精细化工等都是现代化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贵州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全省“十四五”期间的焦炭产能总体规模,依托煤炭资源、水资源相对集中的六盘水等地,在六盘水布局以改造提升传统焦化产业为主体功能的焦化一体化产业集聚区、六盘水焦化产业园区。《关于进一步促进焦化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通知》(黔工信原材料〔2021〕64号)要求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环境容量、能耗总量等情况,科学谋划焦化产业,统筹协调本地区焦化产业规模和布局。

(2)产业规范政策。《关于〈焦化行业规范条件〉的公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28号)明确,废止《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14年修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4〕第14号),取消了产能置换的条款;要求焦化生产企业同步配套干熄焦、焦炉烟气脱硫脱硝设施、挥发性有机物尾气净化设施;规范化学品存储和使用,遵循《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加强对从业人员化学品使用的岗位技能培训;建立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19年第29号令)要求新建焦化项目顶装焦炉碳化室高度大于6.0米、捣固焦炉碳化室高度大于5.5米,设计产能100万吨/年以上。

(3)绿色发展政策。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1〕1609号)要求对于顶装焦炉和捣固焦炉,焦炭单位产品能耗基准水平分别为≤135kgce/t、≤140kgce/t,新建焦化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110kgce/t,项目应该充分考虑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达到相关能耗指标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2〕200号)提出了到2025年焦化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求,按照省“十四五”时期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总体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依托六盘水能源资源优势,以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线,以创新为发展动能,着力打造六盘水焦化一体化产业集聚区。

(二)基本原则

1.合规性原则。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焦化行业规范条件》等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在《贵州省现代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谋划布局指导下,积极发展符合行业规范、能耗环保水平先进的焦化产业,提升产业综合水平。

2.集聚发展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布局,以焦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焦化企业尝试与煤炭、钢铁、化工企业紧密联合重组,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依托焦化产业发展,提高首钢水钢集团、盘江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与六盘水地企共建水平,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新格局。整合现有产业优势,最大限度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链纵向整合。利用资金、管理等优势,通过新建和并购等模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实现产业横向调整。积极推动焦化下游化产集中加工,增强焦化产业与基础材料产业、纺织产业、新能源(氢能源)产业的关联耦合,构建多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3.创新发展原则。加快焦化产业技术优化升级,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完善技术装备体系,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积极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实现焦化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

4.绿色发展原则。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政策,严格执行“双控”要求,大力推进焦化产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实现绿色发展。积极采用绿色环保先进技术,完善全市工业绿色低碳循环链条,提升清洁生产和资源利用综合水平,全力构筑焦化产业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新态势。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六盘水市将积极争取省对焦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在省总体规划产能规模的范围内健康、有序发展焦化产业,实现焦化产业科学、健康、绿色、低碳发展。到2025年,六盘水市焦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焦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1.经济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首钢水城钢铁(集团)焦系统结构调整焦化项目(160万吨/年)、盘州宏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焦化项目(一期150万吨/年)、贵州(美锦能源)六枝佳顺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一期180万吨/年)等项目,焦炭产能控制在全省规划总产能规模以内。到2025年,力争焦化产业产值实现300亿元以上。远期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省焦化产业规划布局情况,结合六盘水市产业发展实际,不断优化调整已有焦化产业布局,对项目建设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充分研判论证,实现焦化产业科学、有序、健康、绿色、低碳发展。

2.集群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贵州省重要的焦化一体化聚集区。着重打造“煤—焦—化”一体化循环经济带,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周边企业提高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副产物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氢能、高端精细化学品、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尼龙纤维材料等下游产业,增加产业附加值,构建以焦化副产品精深加工为核心的焦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焦化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引导焦化下游化产企业进入化工园区集群发展,着力打造贵州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焦化产业基地。

3.结构调整目标。到2025年,全市焦化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煤焦油、焦炉煤气深加工产业链基本形成,化工产品比重提升到20%以上。

4.绿色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焦化行业规范条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等有关文件,严格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行焦化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煤炭就地转化比例,推进六盘水市焦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焦化产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全面实现综合治理和回收利用,达标排放。

5.创新驱动目标。到2025年,全市焦化产业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5%。焦化产学研协同发展体系日益完善,焦化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专栏1 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发展空间

总体规模

远景谋划

结合焦炭市场需求,立足煤炭、土地、水、电力、区位等优势,能够支撑2000万吨焦炭生产的原材料供应。

“十四五”期间,六盘水市焦炭产能控制在全省规划总产能规模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焦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省焦化产业规划布局,对项目建设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充分研判论证,实现焦化产业科学、有序、健康、绿色、低碳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焦化产业升级改造

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鼓励支持天能焦化、水钢焦化等企业对现有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按照行业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标准设计建设焦化项目。持续优化焦化产业工艺技术,积极推广利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先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现有焦化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综合能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倒逼机制和退出机制,引导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加快推进焦化一体化重点项目建设,提升焦化产业质量和效益。

(二)规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坚持焦化行业“最优的生产工艺、最严的环保标准、最低的能耗”要求,科学谋划焦化产业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项目早开工建设、早投产达产,为焦化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量的支持。加强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所有焦化项目要通过市联评联审,依法依规严格履行安评、环评、能评、用地等手续后,才能开工建设。

表3 “十四五”及远景谋划焦化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企业名称

拟布局

建设规模(万吨)

焦化类型

建设时间

远景谋划焦化项目

1

首钢水钢高质量发展焦系统结构调整项目

首钢水钢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钟山产业园

160

联合焦化

2022年-2023年

“十四五”期间,重点优先推进首钢水钢、盘州宏源、六枝佳顺等3个焦化项目建设,全市焦化产能控制在全省焦化产业规划产能总体规模以内。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省焦化产业规划布局情况,结合六盘水市产业发展实际,不断优化调整已有焦化产业布局,对威箐焦化200万吨/年焦化工程异地搬迁技改项目、旗力新能源200万吨/年冶金焦建设项目、盘江新光200万吨/年循环经济煤焦化项目、宏源新能源(二期)170万吨/年煤焦化循环经济项目、贵州(美锦能源)六枝佳顺焦化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二期)200万吨/年、天能焦化170万吨/年技改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充分研判论证,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坚持“最优的生产工艺、最严的环保标准、最低的能耗”要求推进实施。同时,所有焦化项目需通过市联评联审,并办理完善安全、环保、能耗、用地等相关手续后才能开工建设,确保项目依法依实施建设。

2

盘州宏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盘州煤焦化循环经济项目(一期)

盘州宏源新能源有限公司

盘北经开区

150

独立焦化

2022年-2023年

3

贵州(美锦能源)六枝佳顺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一期)

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六枝经开区

180

独立焦化

2022年-2024年

合计

490

 

(三)深化焦化产业延链强链

充分利用六盘水市煤炭、交通区位等要素优势,坚持高起点谋划、差异化发展,加快发展一批市场需求旺盛、技术含量较高的焦化下游产品,加快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焦化产业体系。转化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等焦化副产品,生产精细化学品、高附加值碳材料、LNG及氢能等清洁能源、尼龙高端材料,以及重要的化工原料,实现传统焦化产业向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工程塑料及化纤原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基础焦化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专栏2 焦化产业链延伸发展

产业方向

路径

项目谋划

拟推进时间

拟布局

焦炉煤气

路径一:配套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

路径二:从焦炉煤气中提取甲烷气,制备LNG,并提取氢气作为清洁能源产品。

路径三:将提取LNG之后的焦炉煤气通过CO变换、氨合成等工艺生产合成氨,作为尼龙高端材料项目配套。

15万吨/年焦炉气制LNG项目

2023-2024年

六枝经开区、盘南产业园区

3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

2023-2025年

盘南产业园区

10亿方/年焦炉气提氢

2023-2025年

盘北经开区

5亿方/年焦炉气制取高纯氢

2023-2024年

六枝经开区

15万吨/年焦炉煤气制取合成氨

2023-2024年

六枝经开区

1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合成氨

2024-2025年

盘北经开区

7万吨/年液态二氧化碳

2023-2024年

六枝经开区

煤焦油

煤焦油加工制粗酚、萘、洗油、蒽油和沥青,进一步深加工后制取酚类(苯酚、邻甲酚、间-对混甲酚、二甲酚)、邻苯二甲酸酐、1,8-萘酐、甲基萘、吲哚、精蒽、咔唑、针状焦等高端精细化学品和碳基材料。

2万吨/年洗油深加工

2024-2025年

盘北经开区

4万吨/年洗油深加工

2024-2025年

六枝经开区

6万吨/年工业萘

2024-2025年

六枝经开区

6万吨/年蒽油

2024-2025年

六枝经开区

10万吨/年沥青

2024-2025年

六枝经开区

20万吨/年碳黑

2024-2025年

六枝经开区

5万吨/年蒽油深加工项目

2024-2025年

盘北经开区

12万吨/年针状焦项目

2023-2024年

盘北经开区

10万吨/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2024-2025年

盘北经开区

10万吨/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2024-2025年

六枝经开区

粗苯

重点发展轻油粗苯加氢精制分离提取二甲苯、纯苯、非芳烃,工业萘加工。粗苯精制后获得精苯,并结合部分外购苯资源发展尼龙6和尼龙66高端尼龙材料。

10万吨粗苯精制项目

2023-2025年

盘北经开区

15万吨/年尼龙6项目

2024-2025年

盘北经开区

10万吨/年尼龙66项目

2024-2025年

盘北经开区

注:新建化工项目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工信部联原〔2021〕220号)及《贵州省化工园区认定办法(试行)》要求进行建设,根据化工园区认定情况调整项目布局。

(四)推动产业集聚融合发展

根据六盘水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焦化产业重点规划项目,着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优化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建立结构合理、优化组合、多维支撑的六盘水市焦化产业布局体系。综合考虑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功能建设、环保安全等因素谋划六盘水市焦化产业布局,按照“一核两区”(一核:盘北经济开发区;两区:六枝经济开发区、盘南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推动全市焦化产业协同发展。同时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园区有序布局焦化产业。

专栏3 优化产业布局

布局

重点园区

重点方向

项目谋划

一核

盘北经济开发区

依托天能焦化,打造以煤基碳材料、煤基精细化工、焦炉气加工利用、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工程塑料和清洁能源为代表的六大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焦化产业集群,谋划实施针状焦、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焦炉气提氢、焦炉煤气制合成氨、合成氨制浓硝酸等项目、粗苯精制、蒽油加工精制、尼龙6、尼龙66等项目。

两区

六枝经济开发区

依托美锦能源六枝焦化项目,围绕“煤炭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焦炉煤气精深加工、制氢储氢加氢、氢能装备制造、氢能汽车示范应用推广”建立绿色低碳产业链,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

加快推进煤焦化及配套项目、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谋划实施干熄焦余热发电、焦炉煤气制LNG、液氢、合成氨装置、双加压硝酸装置、硝酸磷肥装置、销酸钙装置、焦油深加工装置等项目。

盘南产业园区

发展煤焦化产业集群,形成焦炉煤气制LNG、焦炉煤气制甲醇等产业集群。

依托煤炭资源聚集焦化产业,谋划实施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焦炉煤气制LNG等项目。

(五)加强对外合作招商引资

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契机,加强与毕节等周边地区合作,主动参与国内大循环产业分工。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进一步拓展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合作,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支持鼓励焦化企业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焦化产业发展。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与国内外优强化工企业在技术、资金、资源等方面的合作,积极鼓励引进先进可靠的焦化生产技术和装备,引进一批技术实力强的国内外优强企业和关键核心技术。

(六)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焦化产业提质升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焦化产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健全政、产、学、研、商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研发体系,建立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孵化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中心为骨干,以社会化和市场化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构建“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专栏4 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及工程

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高水平技术研究机构,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和重大战略产品的系统设计。支持中科院、中煤科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等在六盘水联合组建能源产业研究院,积极打造产业高端化建设示范工程。依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等本省高校资源,加强周边省市高校合作,共同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平台。

行业标准化建设:依托行业组织或产业技术联盟,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增加标准供给,固化创新成果。加大对焦化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以高质量标准引领和规范产业发展。

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大型先进焦化技术应用;研发高附加值焦化化学品,延伸焦化产业链、拓宽产品幅;研究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LNG)利用关键技术,解决工程化问题;优化焦化关键工艺生产条件和流程设计,提高焦化系统集成、分质分级综合利用水平。

重大行业技术装备:利用焦化产业的合成气、副产氢,开展与燃料电池产业衔接的相关技术、装备研发,鼓励支持大型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LNG)、氢能源技术装备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七)促进产业绿色低碳高效发展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全面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和清洁高效利用,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夯实绿色发展基础。鼓励企业实施工业节能技改,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围绕重点污染物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加快形成布局上优化合理、规模上适应生态、生产上高效循环、结构上绿色互补的焦化产业绿色发展格局。

专栏5 绿色发展工程

清洁生产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主要针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烟(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促进企业、园区、行业、区域间链接共生和协同利用,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推进焦化一体化精深加工。

节能减排鼓励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风机、泵类等设备,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洁净煤以及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术。推进焦化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大力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装备。

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除尘灰、烟气等废物综合利用,积极探索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及余热回收装置。开发推广先进成熟的节能节水技术及设备等。

(八)推动“两化融合”提升产业智慧水平

加快工业互联网在焦化产业中推广应用,以技术研发及应用为重点,推动焦化产业智慧平台建设。依托“云上凉都工业产销对接平台”,打通跨区域产业供应链,实现上下游企业供需信息互联互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建立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流程工业全链条智能化生产线。鼓励焦化集聚区(基地)开展智慧园区建设,着力提高园区安全管理、环境保护、能源管理、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领导

加强六盘水市推进焦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市直各相关部门、各市区政府、产业园区明确职责、压实责任、联合驱动,形成在政策制定、机制建立、规划统筹实施、部门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合力,推动规划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力争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六盘水市焦化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资金支持保障

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信贷供给,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扩大工业信用贷款规模。发挥“六盘水市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产品超市”服务功能,最大限度畅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强化向上对接,指导企业、项目做好省新型工业化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以及省重大项目建设前期经费等申报,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产,保障焦化项目融资需求,助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建立科学、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调控作用。推动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发展票据、外汇、保险、基金市场,加快产权、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建设。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六盘水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六盘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等相关文件,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加大力度引进培育高端科技人才和现代产业工人,全面加强懂政策、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的专业化产业招商引资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引才聚才、育才用才良性循环。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依托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力实施“凉都工匠”培养选树计划,促进企业与市内职业技术教育的结合,为产业发展定制培养人才。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焦化项目,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培养一批处于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的产业发展带头人,造就具有宏观战略思维、能够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技管理专家。

(四)优化营商服务环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审批职能部门要主动形成左右协调、上下对接的项目审批机制,尤其在项目规划、土地、立项等业务办理中提高服务质量,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相关审批工作,提高办理效率。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取缔各种不合理收费项目,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督促做好中小企业款项支付保障,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建立和完善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良好氛围。

(五)强化要素配套保障

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新增建设用地、批而未供土地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工业用地不使用增加挂钩指标,以真实有效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土地计划、精准供应地的依据。项目建设应按相关土地使用标准使用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并充分考虑土壤污染防控。推动铁路、公路、航空等多式联运,有效降低工业物流成本。加快推进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制定提升服务园区服务企业质量和水平的若干措施意见,围绕体制机制、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着力推进服务效能提升;强化水、电、气管网建设,推进电力直接交易,加快推进试点园区增量配电试点建设,降低用能成本。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适时适度降低社保费率。

(六)强化化工园区建设

贯彻落实《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化工园区认定办法(试行)》《六盘水市化工重点监控点认定办法(试行)》,积极开展化工园区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体系、预案、平台,配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人员和装备,将盘北经济开发区、六枝经济开发区、盘南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省级化工园区,有序推进其他符合条件的园区申建化工园区。不断引入技术先进、环保和经济效益好的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化工清洁能源项目入园,为焦化产业延伸下游深加工和全产业链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环境影响评价

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会对环境质量、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焦化产业在项目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消耗一定的土地、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对外排放的废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音也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周边区域局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焦化产业产生的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焦化装置备煤系统洗精煤运输、堆存、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含粉尘气;焦炉装煤、推焦、熄焦及焦炉加热产生的废气、烟气净化等化工装置储槽尾气等。炼焦过程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NOx、VOCs等。在焦炉炉型、工艺选择上推荐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从源头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加强环境管理,严格落实项目环评、“三同时”、排污许可制度,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本规划项目废水主要有生产工艺废水、公用工程排水和其它排水,各项目厂区所有的废水经污水处理装置和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处理进行回用,用于循环冷却补水等,不排放外环境,因此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项目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可有效防止该区地下水的污染,因此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3.固废及噪声预测与分析

本规划项目全部实施后产生固废约95%可以通过炼焦煤回配得到资源化无害利用;焦炉烟气脱硝废催化剂、酚氰废水处理站蒸发混盐等危险废物需按规范收集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后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本规划项目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本规划拟建项目噪声源主要为磨煤机、粉碎机和除尘风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噪声值在70~120dB(A)范围内。针对不同设备的噪声特性,采用合适、成熟的噪声防治措施,对噪声源进行控制和进行隔声、消声处理,规划项目噪声可满足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4.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1)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本规划项目均布局在工业园区,所需土地有工业园区统筹提供,可满足用地需求。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转型升级暨“四化”重点项目用地政策,能够保障全市焦化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2)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六盘水市资源总体比较丰富,水资源具备承载焦化产业发展的能力。

(3)环境容量分析

六盘水市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规划项目拟入驻工业园区,根据涉及园区的规划环评情况,环境容量均有富余,可满足焦化项目入驻需求;此外,通过加强规划大气、水污染治理,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等,区域环境质量可进一步得到改善,保障环境容量。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按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及园区规划环评要求,优化选址布局。规划项目建设优先安排在焦化产业集聚区,避绕人口密集区、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以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域和治理区;遵循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按规定有序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确保焦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节约集约用地,不得违规占用耕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和绿色发展。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广环保新工艺,大力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污水、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循环使用,不断提升能源与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项目节能、节地设计,推动能源、土地等综合利用与高效开发。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和处罚力度。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做好预判并采取不限于以下各方面的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规划项目对区域环境空气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为保护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建议规划实施过程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实行超低排放,大气主要污染物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实行区域削减,确保区域环境质量不下降。

焦化企业同步配套煤(焦)储存、煤粉碎(筛分)、装煤、推焦、干熄焦、筛焦、焦转运、硫铵干燥等抑尘、除尘设施;对烟气产生点设集气系统和地面除尘站;对焦炉烟囱烟气设脱硫脱硝和颗粒物回收装置;干熄焦设循环气除尘系统和地面除尘站;脱硫再生塔和硫铵尾气设净化、除尘系统;VOCs治理采用压力平衡系统。鼓励企业配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装置,通过深度去碳化,从而达到项目“近零排放”等。为最大限度减少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规划焦化企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控制污染气体排放,最大限度降低焦化产业发展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规划项目废水主要有生产工艺废水、公用工程排水和其它排水。焦化生产企业必须配套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初期雨水收集装置、酚氰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和事故储槽(池)、废水深度处理回用设施。建立有效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监控系统,园区、厂区要做好防渗透处理,强化防渗措施,氨水循环水池、焦油分离池应建在地面以上,有关沟渠管线“明管明渠”,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3.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构建和完善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建立固废管理控制系统,进行从源头到处置场所的全过程管理,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同时,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国家要求采取收集、暂存设施和管理制度,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危废的处置率达到100%。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布局项目与周边声环境敏感区的位置关系,降低企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鼓励企业采购噪声小的设备,对于高噪的设备采用先进、成熟的噪声防治措施,对其源头进行控制,确保厂区噪声达标。

(三)其他有关要求

焦化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焦化行业规范条件》《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两高”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满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峰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评和相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要求。新建、扩建焦化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等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充分开展水文地质勘测及论证,依法制定并严格落实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措施。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及排污许可制度。鼓励焦化生产企业建立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六、安全生产影响评价

(一)自然灾害风险

1.雷击。雷击能破坏建筑物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其出现的机会不大,作用时间短暂。

2.地震。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作用的自然现象,它尤其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明显,进而威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但是,地震一般出现的机率较小。

3.不良地质。六盘水市境内多为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较大,污染物渗透泄露风险较大,甚至危及人员安全。

4.寒冻。冬季寒冷,气温过低,造成设备、管道的损坏,影响正常生产。

5.暴雨洪水。暴雨和洪水威胁工厂安全,其作用范围大,内涝浸渍设备,影响生产。

6.主要防范措施。

(1)防雷。焦炉烟囱设计有效的避雷装置。焦炉煤气管道及设备设计消除静电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

(2)抗震。对建筑物、构筑物采用有利抗震的结构形式,按规范相关规定进行必要的抗震计算和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在电气设计中,变压器滚轮拆下,按防震要求固定于轨道上,防止变压器受损。在工艺设备设计中,将有关底座加固处理,管道采用必要的耐震连接方式。

(3)加强地质勘查。项目选址时对地质条件进行反复勘查,避开地质灾害采煤沉陷区、地下溶洞区等风险较高地区。设沉降缝,调整基础附加应力一致,增加结构整体刚度,并增设地圈梁。大中型建构筑物采用桩基,小型建构筑物采用天然地基。尽量采取地面装置系统,降低系统性风险。

(4)各系统的上下水、蒸汽管道等避免静流、湍静流,考虑防冻措施。给排水管道均埋入冰冻线以下。

(5)厂内设相应的雨水排水系统。

(二)生产过程中主要危害

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有毒有害物质、火灾爆炸、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触电、碰撞、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均对人体形成伤害,严重时可造成人员的死亡。

1.火灾爆炸。煤塔等贮煤场所贮存时间过长,易于自燃,引起火灾。熄焦操作不慎,易留有红焦,引起火灾,烧坏胶带。煤尘、焦粉尘达到爆炸极限范围或自燃温度,易引起爆炸和火灾。煤气、苯等物质的泄漏易引起爆炸和火灾。

2.有毒有害物。生产中存在煤气、粗苯、煤尘、焦尘、焦油、BSO、氨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达到可导致人中毒的浓度或数量后可以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甚至死亡。

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系统安全事故。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各种附件是事故多发部位,一旦煤气、苯等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并发生积聚,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4.其它安全事故。触电、碰撞、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均对人体形成伤害,严重时可造成人员的死亡。停电事故影响生产,甚至损坏设备,造成有害物外逸,危及人身安全。

5.主要防范措施。

(1)科学规划选址。执行《炼焦业卫生防护距离》(GB/T11661-2012)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项目建设选址时要科学选择、合理布局,划定安全防护和缓冲空间,避让城镇中心区,实行重大危险源集中入园,与人员密集场所、重要设施等保持足够距离,满足规范。避开河流、水源地、保护区等影响生态安全的区域,避开地址灾害隐患点、采煤沉陷区、行洪滞洪区等,还需考虑区域风向的影响。

(2)防火防爆。各生产区域、装置及建筑物间均设置足够的防火安全间距,合理规划管理消防通道,各建构筑物间采用通道相分隔。在工艺设计中,产生燃爆性气体和粉尘的厂房内采取相应的通风措施,以降低爆炸性物质浓度,使其低于燃爆下限。有关粉尘积蓄场所,加强通风除尘。各处煤料贮存按规定时间进行,均不超过贮存期限。对设备的设计从选材、施工、气密性试验及生产维护均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厂区配备完善的水消防设施。

(3)尘毒防治。从工艺上控制尘毒源,尽可能减少尘毒危害物的产生;对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性措施,达到使操作人员避免尘毒危害的目的。在关键生产环节设置除尘换气装置、一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的检测及报警装置。

(4)高温高压防护。炉顶、炉门修理站、焦炉地下室等处设轴流风机组。炉顶、端台设操作室,端台、间台各房间设空调。焦炉机械司机室设空调或通风换气设施。焦炉地下室设强制送风装置。上升管、蓄热室封墙、废气交换开闭器等处采取隔热措施。焦罐、脱苯塔、再生器、富油加热器、废热锅炉、焚烧炉设置隔热保温措施,并附有必要的温度仪表、避免热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换热器、锅炉等压力容器、设备严格按《锅炉安全技术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规定进行设计。

(5)防机械伤害与坠落。严格执行《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焦化安全规程》(GB12710-2008)、《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等安全要求。

(6)有限空间作业管理。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管理制度,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规范操作守则,提前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

(7)电力安全措施。备煤、焦处理、除尘系统、干熄焦变电站,炼焦综合电气室、煤气净化综合电气室等处设生产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的声、光报警装置。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应按系统的接地形式通过保护线(PE线)接地,有些设备必要时设置漏电保护。

(8)系统安全措施。为了保障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的安全,确保控制方案的顺利实施,保证控制系统及计算机系统连续运行,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使工艺生产安全有效进行。

(9)备用措施及应急手段。重要设备均设置相应的备品、备件或备用系统。厂房疏散概述(包括楼梯、走道和门)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10)劳动安全防护。根据国家有关要求设置相应的劳动安全防护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与兼职安全设施维修、保养、日常监测检验人员与监督管理人员,负责全厂的劳动安全管理工作。

(三)其他有关要求

牢固树立“项目落地,安全先行”理念,强化源头管控。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严格落实立项前的联合审查制度,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化工装置或储运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率、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率均达到100%。项目建设必须保持足够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严禁超设计量储存,尽可能减少储存量,防止安全风险外溢,并严格执行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的工程设计、施工、设备建造、维护、监测标准以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和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等技术规范,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和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计划,进行安全教育,组织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职工安全和健康,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性危害,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确保生产装置的连续、正常运转。

附件:

规划编制依据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

2.《焦化行业规范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28号)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4.《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

5.《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6.《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发改振兴规﹝2016﹞1966号)

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1﹞1310号)

8.《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1﹞1609号)

9.《关于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办环评〔2020〕36号)

10.《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环评〔2021〕45号)

11.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12.《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3.《贵州省现代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

14.《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贵州省“十四五”工业节能规划》

16.《贵州省“十四五”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

17.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焦化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通知》(黔工信原材料〔2021〕64号)

18.《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19.《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20.《六盘水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及盘北经开区、盘南产业园区、六枝经开区等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45)
打赏
本文标签:
上一篇 > 关于安徽省铜陵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下一篇 > 关于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相关文档

  • 政府工作报告
  • 规划计划
  • 政府公报
  • 统计公报
  • 普查公报
  • 统计年鉴
  • 县志大全